青春广场

当前位置:首页>>青春广场

【处长琐谈】从“人工智能+”到“+人工智能”:关于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和提升的一点感想

发布时间:2023-06-01   浏览次数:0

“人工智能”是这些年来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。尤其是去年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,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。与之前“深蓝”“阿尔法狗”主要还是与某个特定领域相关不同的是,ChatGPT虽然还主要处于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的阶段,但它将与“所有人”相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。也就是说,“人工智能”在通用性方面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。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,我们都已经或即将遇上“人工智能”。它将会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关于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和提升,已经成为我们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得不面对的普遍性问题。

近几年来,我们河北师范大学在“人工智能+教师教育”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。除了已经拿下4个国家级的项目之外,规划中的人工智能应用中心也在逐步推进。“人工智能+教师教育”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后凸显办学定位、彰显办学特色的一个努力方向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,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在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方面会取得更好成绩,在履行教师职责的同时,接力提升我们未来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素养。

如何更好地全面提升我们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素养?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,是我们的培养理念,要将重心从“人工智能+”逐步转到“+人工智能”。最好的情况,当然是两者并重。

这是因为,在“人工智能+”的理念里,人工智能是主体,专业是延伸方,也就是以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为核心,向周边专业领域延伸的模式。这种模式当然是提升人才培养“人工智能”素养的重要途径。但其不足也不容回避。这种模式的基本框架是“1对多”,即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为“1”,其他学科专业为“多”。在这个模式里,发挥主体、主导性的是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,至于它向应用领域的何处延伸、延伸到何种程度等等,缺乏普遍的、原始的内外助推动力。以高校人才培养来说,这种模式主要就是依赖于计算机或信息化专业来推动。但计算机或信息化专业的内在及外部助推动力显然都有很大的不足:除非它们有组织地进行顶层设计,但也不能保证人工智能素养向专业的普遍、及时渗透。

反过来,在“+人工智能”理念里,专业是主体,人工智能是延伸方,也就是以专业本身的发展需求为核心,向人工智能延伸的模式。这种模式的基本框架是“多对1”,虽然同样是以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为“1”,非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专业为“多”,但发挥主体、主导作用的却是非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专业,人工智能反倒是被延伸的方向。这种模式看似有很大的缺陷,即非计算机及信息化专业在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方面有先天的不足,但却可以促使它们进一步反省自身,自觉形成提升人工智能素养的内在需求;而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专业作为支援方,反而更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,形成对前者的精准支持。

整体上说,在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人工智能素养方面,单方面靠“人工智能+”是远远不够的;更重要的是各专业要发挥主体、主导作用,自觉地“+人工智能”。


(作者:新狮121)